7月5日至9日,轻工与材料学院梦想书屋实践团联合江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5天的“童心向党,筑梦未来”夏令营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游戏作为破冰环节。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自我介绍,到大家围坐一起执笔共绘斑斓画卷,轻松欢乐的互动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筑牢了信任的基石。而此次支教的课程更是亮点纷呈,不仅涵盖了多领域的知识内容,更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满满的趣味与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成长,在探索体验中感悟知识的魅力。
7月6日,实践团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画脸谱”课程。志愿者们先是生动讲述了脸谱的起源故事,细致解读了不同色彩、纹样背后的象征意义,让孩子们在趣味讲解中走近这项传统艺术。随后,大家拿起画笔亲手创作——有的专注勾勒眉眼轮廓,有的认真调配油彩颜色,一张张原本素净的脸谱在孩子们手中渐渐变得鲜活起来。当看到自己笔下诞生的“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自豪感从眼底悄悄蔓延开来。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真切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一笔一画的创作中,悄悄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审美感知。
7月7日,一堂充满惊喜的“魔法扎染”手工课,带孩子们轻轻叩开了非遗世界的大门。课堂从一场热闹的趣味问答开始,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揭开扎染技艺的神秘面纱,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一个个问题中被悄悄点燃。接着便是动手实践的时刻: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白布折成喜欢的形状,用棉线仔细捆扎出各式花纹,再将其浸入蓝靛色的染缸中。当布料被缓缓取出,随着棉线解开、褶皱舒展,蓝白相间的纹样如魔术般浮现——有的像远山层叠,有的似水波荡漾,还有的如星空散落,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画作”。指尖触碰着带着草木清香的布料,看着古法植物染出的奇妙纹理在眼前绽放,孩子们不仅亲手触摸到了传承千年的扎染技艺,更在蓝靛色的晕染中,真切领略到传统工艺与自然碰撞出的诗意之美。
为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科学探索兴趣,7月8日,实践团精心组织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四驱车拼装课程。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科学家”,在导师的引导下,一丝不苟地拧紧螺丝、组装精密齿轮、连接电路元件。通过亲身体验,他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太阳能驱动原理与基础机械结构,更成功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手中可触可动的实物作品。当亲手组装的四驱车在明媚阳光下顺利启动、平稳前行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满满的成就感与探索的喜悦洋溢在整个课堂。
7月9日,实践团举办"非遗漆扇"体验活动。通过讲解漆扇历史文化,指导孩子们运用漂流漆技法创作。孩子们将彩漆滴入水中,观察颜料自然晕染,再将扇面浸入水中转印图案。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有的选择传统配色,有的尝试创新组合。最终,每位小朋友都完成了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魅力,也启发了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思考。
在活动圆满落幕之际,实践团特别举办了一场温暖人心的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团队成员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精心设置了"学习小标兵"、"创意小画家"、"科技小达人"等多个特色奖项。每一张奖状都由志愿者手绘完成,并搭配了精美的文具套装和课外读物作为奖品。当获奖的孩子们接过这份特殊的荣誉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这场别具意义的颁奖仪式,既是对孩子们阶段性成长的肯定,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与趣味体验,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强了团队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意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与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奉献爱心的平台,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价值观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深远影响。
未来,梦想书屋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教育,秉持初心,用行动传递爱与责任,助力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一审:朱仙颖 二审:郑洲杰 三审:文水平 文/图 李欣玲)
合影